中国“增长极”与“塌陷区”的形成原因与动态演进
2012-12-28分类号:F224;F124
【部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摘要】对传统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中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了拓展,纳入了能源消耗的分析框架,将地区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增长效应"和"追赶效应"两种机制,并结合1980~2008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地区的增长质量和增长规模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东部地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追赶效应",但90年代以后技术进步与综合效率比值的双向衰退导致东部"增长极"与中西部"塌陷区"的形成并加剧了分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要素投入在中西部"塌陷区"存在相当程度的冗余,造成了动态无效。新世纪以来能源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下降,说明资源约束下东部地区...
【关键词】地区异质性变迁 全要素生产率 序列DEA 可持续发展
【基金】“985工程”南开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区域经济学创新基地项目(105212200K700007)
【所属期刊栏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