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不同热加工方式对刀额新对虾过敏原活性的影响

2011-03-15分类号:S968.22

【作者】郑礼娜  林洪  刘一璇  李钰金  李振兴  
【部门】中国海洋大学食品安全实验室  泰祥集团山东省海洋食品营养研究院  
【摘要】选取煮(100℃)、蒸(100℃)、高压(121℃,0.1 MPa)这3种常见热加工方法,分别处理刀额新对虾不同的时间,通过检测总可溶性蛋白、主要过敏原含量和免疫活性的变化,分析3种热加工方式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质地剖面分析,研究虾肉经过处理后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3种热处理后,分子量为36 ku的主要过敏原蛋白仍然存在,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其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压对免疫活性的降低程度最大,30 min时免疫活性降低了97%;在25~35 ku区域出现一条新的IgE结合蛋白。质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高压热处理后,虾肉的硬度和咀嚼度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口感变差。结果表明:热高压处...
【关键词】刀额新对虾  热加工方式  过敏原  免疫活性  质地剖面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00859)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