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租住模式的加工制造园区周边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江分园周边社区为例
2012-08-10分类号:C912.81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摘要】加工制造园区往往是外来农民工集聚的空间,由于就业状况、收入水平、随迁家庭情况等差异,外来农民工可能选择不同的租住模式,从而与当地人形成不同的混居形态和交流环境,社会空间分异的方式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以上海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江分园的典型周边社区为研究对象,重点通过对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和情感空间的调研访谈,初步探索了不同租住模式下社会空间的隔阂状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显示,不同租住模式下,外来农民工与本地失地农民的接触方式和交流效率存在一定差异,而促进有效地交流对于消除隔阂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租住模式的优化关键要有利于形成农民工与当地人平等、友好交流的环境。
【关键词】社会空间分异 租住模式 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江分园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72);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0BJL001);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11692104600);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1702)
【所属期刊栏目】地域研究与开发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