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野外诱捕效果测定
2011-03-15分类号:S763.3
【部门】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夏盐池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林木检疫站
【摘要】为了明确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的诱捕距离和效果,在受害的黑沙蒿林外,主要风向的上风向、下风向及侧风向区域分别等距离设置7个诱捕器。诱捕结果表明:上风向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占到诱捕总量的60%,侧风向的效果好于下风向;在上风向设置的不同距离的诱捕器中,距林缘30~210m处均能诱捕到成虫,但以60m处诱捕到的数量最多;该性信息素的持效期为25~34d;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的野外诱捕效果显示,船形和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好于实用新型诱捕器。除了沙蒿木蠹蛾,该性信息素还对草地螟、冬麦异夜蛾和蜂虻等有较明显的诱捕效果。
【关键词】沙蒿木蠹蛾 性信息素 时空动态变化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30075); 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PCSIRT0607)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