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与大丽轮枝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2011-02-15分类号:S763
【部门】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林业保护站
【摘要】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黄栌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黄栌不同组织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叶部最高(18.83%),而枝条最低(6.72%)。菌丝首先由根的伸长区及成熟区侵入,而后出现在距根尖1~3cm处的皮层薄壁细胞的间隙,接着进入根部的导管内,最终经茎部及枝条的导管到达叶部。大丽轮枝菌主要以菌丝形态存在于木质部导管内,且在导管中不连续出现。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受侵染黄栌的导管壁、薄壁细胞、皮层细胞增厚并且木质化,髓部、树脂道及其附近的分泌细胞内含物增加,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内有胶状物出现,导管内部产生胶状物、侵填体等物质,以此缩小导管内径或将导管堵塞...
【关键词】黄栌 大丽轮枝菌 枯萎病 组织病理学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8A10-03)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