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不同年代典型粳稻品种的产量及株型差异
2011-09-30分类号:S511.22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摘要】以江苏省近50年来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10个代表性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水稻产量形成、干物质生产、源库关系和株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水稻单产显著提高,之后提高的幅度趋于平缓。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结实率、千粒重的遗传改良效果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显著增加,这是产量提高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水稻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同时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收获指数略有下降,但干物质生产能力继续增加。品种演进使株型得到改良,顶3叶的叶长、叶角明显减小,穗部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增加,粒叶比也得到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的品种株高明显增加,基部节间长度逐渐减小,直径...
【关键词】粳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3)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