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
2011-04-15分类号:S216.2
【部门】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比较玉米秸秆经粉碎、汽爆和水热3种预处理后酶解液葡萄糖含量、酶解率、乙醇得率以及发酵液中抑制物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热超细玉米秸秆能有效提高酶解率,在固液比2:10,酶解48h时,生成葡萄糖含量为60.6g.L-1,纤维素酶解率为63.13%,并且产生的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很低;以此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乙醇含量为28.29g.L-1,乙醇得率为46.68%,为理论乙醇得率的91.5%。说明采用水热超细秸秆可有效提高纤维素酶解率和乙醇得率。
【关键词】玉米秸秆 水热法 酶解 发酵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YW-11D2)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