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红壤强度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变化
2011-05-18分类号:S157.1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长汀县水土保持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摘要】为了探讨生物治理措施对强度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对以草促林和乔灌混交2种治理措施下的土壤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强度红壤侵蚀群落治理24 a后,土壤的结构、渗透性、蓄水性能、养分特征、微生物性质及其抗侵蚀能力得到了改善,但土壤养分的恢复程度不高,养分的恢复滞后于物理性质的恢复;质量综合指数分析显示,以草促林治理群落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为0.38,恢复程度较低,乔灌混交治理群落达到了0.80,恢复程度较高;2种治理措施下土壤质量的恢复程度差异较大,体现了不同治理措施恢复效果的差异.
【关键词】土壤侵蚀 治理措施 生态恢复 土壤质量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C6B0602;2009BADC6B0603); 福建省生态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0608537)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