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11-10-15分类号:S153.62
【部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研究室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摘要】以长沙市南郊山地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撂荒地、苗圃地、坡耕地)研究了城乡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集中在1~0.05mm和<0.001mm两个粒级范围内,土壤质地以重壤土和轻粘土为主。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减弱,土壤砂粒(1.0~0.05mm)、土壤粉粒(0.05~0.01mm)百分率逐渐下降,<0.01mm的土壤物理性粘粒百分率增加。自然、半自然状态利用方式的林地(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普遍较高,土壤密度低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
【关键词】城乡交错带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基金】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20070822,20080925); 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湘教通[2008]244号)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