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
2011-05-15分类号:P208;F301
【部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青海省天峻县气象局
【摘要】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 数字高程模型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山地丘陵区 青海湖流域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30B0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056);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63)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