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栽培大豆群体结构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

2011-03-15分类号:S565.1

【作者】魏世平  刘晓芬  杨胜先  吕海燕  牛远  章元明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摘要】利用215个大豆品种的135个分子标记数据,用STRUCTURE软件、PowerMarker软件和地理生态类型3种分类方法研究了大豆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以探索适宜的分类方法。结果表明:用STRUCTURE软件分类时,亚群间成对分化系数(Fst)的平均值最大,为0.108 3,含有相同最高频率等位基因的位点数最小,为85,说明各亚群间遗传差异最大;亚群内遗传多样度(Hs)为0.49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737 6,群体内分化系数(Fis)为0.974,均为最小,说明亚群内个体间遗传相似性最高。因此,用STRUCTURE软件研究群体遗传结构最适宜。
【关键词】群体结构  遗传多样性  STRUCTURE软件  聚类分析  大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1848,3067133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ECT-05-0489);教育部111计划项目(B0802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833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KYT201002)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