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1-12-15分类号:S513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
【摘要】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
【关键词】玉米 密度 生态因素 产量构成
【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10-9-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