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以湖南双季稻区为例
2011-04-01分类号:S511.42;S345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摘要】【目的】研究湖南双季稻区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综合分析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特点及其适宜区域。【方法】以双季稻冬闲种植为对照,根据"三少两高"(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技术原理构建指标体系,对湖南双季稻区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做量化分析。【结果】双季稻-马铃薯的综合保护度最大,为20.1,双季稻-黑麦草与双季稻-油菜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次之,达17.5和16.0;双季稻-紫云英栽培模式的综合保护度为10.5,双季稻双免种植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低,为3.4。【结论】5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均具有一定的"保护度",但差异较大。其中双季稻-马铃薯的综合保护度最高,经济效益值最...
【关键词】湖南 保护性耕作 技术特征 评价指标 量化分析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