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特征
2011-11-18分类号:S157;Q948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摘要】对未治理的花岗岩侵蚀区恢复9、25、70 a的4个群落(C1、C2、C3、C4)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各层次物种组成及数量差异很大,C1以耐旱耐贫瘠的先锋植物为主,C3、C4出现一定量的阔叶树种,其中C3以显齿蛇葡萄为群落重要特征;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保留有第四纪区系成分,属地理分布区,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其次是北温带分布与热带亚洲分布;层间植物、灌木层及整个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mpson指数及物种丰富度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ielou均匀度变化小(其变化因垂直层次而异).
【关键词】植物区系 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 群落演替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9BADC6B006)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