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岩溶峰丛洼地内涝现状分析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2011-01-15分类号:S156.8
【部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摘要】岩溶内涝灾害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岩溶地区特有的一种与岩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灾害类型。广西岩溶区的主要岩溶内涝有峰丛洼地内涝、峰丛(峰林)谷地内涝、岩溶平原内涝、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带内涝4种类型,其中,峰丛洼地内涝的发生率最高、面积最大。水文二维结构、降水、人为干扰是影响岩溶峰丛洼地内涝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子。峰丛洼地内涝灾害的分类、分布、地质地貌特征、居民点和耕地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和内涝形成原因决定了应首先采取预防、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普适性措施,在内涝最严重的低峰丛洼地和高峰丛洼地区域,还要实施针对性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措施,保障该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内涝 岩溶峰丛洼地 综合治理 广西
【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编号:KZCX2-XB2-08);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9BADC6B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970508;31070425;3100022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编号:2006CB403208)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现代化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