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本”到“文本”:当代课程内容观的转变
2011-11-15分类号:G423
【部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党委
【摘要】蓝本课程内容观强调作者或编写者的意图或原义;坚持作者或作品中心论,认为作品与读者之间是一种赐予和接受的关系;关注知识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调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注重学生的背诵、记忆和机械训练。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蓝本观导致师生生存交往的丢失;教学变成了"规训",逐渐失去生活的意义;课程知识与人的精神自由走向对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和新教育理念的逐步确立,蓝本观必将让位于新课程内容观——文本。把课程内容定位于文本,不仅是新课程本质观的内在要求,而且文本也以其独特性对传统教学的蓝本观提出全方位的挑战。
【关键词】课程内容 蓝本 文本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规训’到‘对话’:走向对话的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8JC880027)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