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特征与价值
2011-06-25分类号:G420
【部门】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摘要】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关键词】异向交往话语 对话教学 理解 解释学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