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身份认同与公民教育理念的嬗变
2011-03-31分类号:G410
【部门】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摘要】民国初期以来,公民观念和公民教育理念已在中国社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但是,人们对于公民身份的认同一度出现了偏离,这导致公民教育理念也产生了偏离。在民国初期,公民身份认同偏向于"国民"身份,从而形成了以"国民伦理"为核心的公民教育理念。建国以后直到"文革"时期,公民身份又偏向了"人民"身份,学校公民教育也逐渐"异化"为革命伦理教育。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公民身份认同才逐渐获得了现代性的特征,公民教育理念也转向以公共伦理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主体性、权利性和公共性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公民 公民身份 公民身份认同 公民教育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88000)
【所属期刊栏目】高等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