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可塑性”与教育——从赫尔巴特到本纳
2011-10-15分类号:G40
【部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赫尔巴特提出人的"可塑性",核心旨趣在于批判宿命论和先验主义自由论,论证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合逻辑地导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理性。本纳通过对"可塑性"与"主动性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论证了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类实践形式的独特性:教育是一种暗含自我否定力量的实践,"教育的自我终结"恰恰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意味着受教育者内在能量的扩充,生存智慧的提升和生命自觉的实现。
【关键词】可塑性 宿命论 先验主义自由论 生命自觉
【基金】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学术·体制·人——体制化时代的教育学者与中国教育学研究”(项目编号:09YJC8800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全球教育展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