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量、货币结构与中国经济趋势:1650~1936
2011-07-25分类号:F822;F124;F224
【部门】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
【摘要】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大争论。本文通过对1650~1936年近三百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货币制度和货币结构的变化,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了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表明:18世纪货币量的充足供给推动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为现代经济的成长准备了条件;近代时期的货币供给特别是纸币和银行存款快速的增长,则直接推动了近代意义的投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货币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现代经济的成长。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 货币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近代化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0902017)特别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金融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