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B及ES分析框架估算我国经常性账户失衡
2011-11-15分类号:F832.6;F224
【部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以经常性账户失衡为表现形式的全球失衡水平在2007年,即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达到峰值。早在2006年,中国已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顺差国,现今全球顺差的1/4来自中国。在IMF构建的三种旨在衡量一国经常性账户"合意"水平的框架下,本文对我国外部失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经常性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理论水平约3.12%,2004年以来,我国实际汇率的调整幅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治理我国外部失衡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经常性账户失衡 宏观均衡法 外部可持续性分析法 均衡实际汇率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过度外部失衡参考性指标构建研究”(项目号:11CJL0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特点的非竞争进口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CGE模型研究出口对国内增加值;国民收入及就业等影响”(项目号:70810107020)支持
【所属期刊栏目】当代经济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