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粮食生产能力隐性损失测算方法研究
2011-02-15分类号:F326.11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滦县国土资源局 邯郸县国土资源局
【摘要】对于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国内外多集中于评价其刚性损失,而缺乏对于其隐性损失的评价方法。本项研究利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及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以2008年北京市大兴区农户调研样点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结果表明:农户的耕地利用比较效益可导致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耕地利用强度的降低。其中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通过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计算,耕地利用强度的变化可通过粮食作物的单产差异计算。同时在大兴区的实例研究中发现,测算样点潜力值呈现出区域分布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区域,耕地隐性生产能力损失越大,其粮食生产潜力也越大。
【关键词】耕地利用 粮食生产能力 隐性损失 农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125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