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食粮水准、农业劳动效率与产业分工关系的量化辨析——近代长三角与工业化时期英格兰的比较
2011-12-15分类号:F327;F356.1;F224
【部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农业劳动效率是民众食粮水准和社会分工的基础。在近代(1840—1930年代)的长三角,常年下农家生产食物的农业劳动效率处于停滞状态;鉴于此,近代前后两个阶段,户均常年食粮水准没有变化,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化几趋停滞。在工业化时期(1700—1880年)的英格兰,常年下农家生产食物的农业劳动效率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户均消费食物可折合的混合谷物相应提高,绝大多数农业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
【关键词】食粮水准 农业劳动效率 产业分工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批特别资助项目“农民的生产;消费;储蓄与社会转型”(资助编号:201104533); 第4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农民生产能力的增长与社会转型”(资助编号:20100471346)的阶段性成果;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项目批准号:11YJA770012); 2009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国时期三角与工业化时期英格兰社会转型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9LSA002)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