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
2011-08-15分类号:D648
【部门】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摘要】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关键词】公民 公民参与 公民教育 参与式公民教育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小学生公民身份认同与当代公民教育建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JJD88000
【所属期刊栏目】全球教育展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