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搜寻理论”到“失业”释解与政府经济对策
2011-07-10分类号:F249.2
【部门】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传统劳动经济学的供需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一系列理想市场假设之下的,现实市场中存在的交易成本使其无法解释劳动市场出现的"高失业、高职缺"现象。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戴尔.莫滕森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突破了传统劳动经济学研究框架,创造性地发展了"搜寻理论",并将其高度模型化,应用于失业率问题研究,大大推动了劳动经济学的发展,为政府干预解决高失业率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导。本文重点梳理三位获奖者的学术贡献,并阐述该理论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搜寻理论 失业率 DMP模型 劳动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
【基金】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基金;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220); 中财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财贸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