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输沙模数分布图的制作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初步分析
2010-11-15分类号:TV143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摘要】针对一般编制输沙模数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主要基于侵蚀量加权平均绘制输沙模数图的方法。利用1956~1987年152个水文站输沙资料和其他相关数据,将各水文站观测数据插补延长到同样的长度,通过侵蚀量加权空间插值制作了长江上游输沙模数分布图。交叉检验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输沙模数插值结果要优于直接插值法的结果。所绘制的输沙模数图显示长江上游高产沙区主要集中于两个条带:一个是从北向南沿陇南和川滇山地延伸,另一个是从秦巴山地向东南,过川中丘陵北部,至黄陵背斜。同时,该图也揭示出在低产沙区存在局部高产沙斑块或条带;在高产沙区则存在局部低产沙斑块。充分反映了长江上游强烈的产沙空间变异性。
【关键词】长江上游 输沙模数 空间插值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2007SHZ0901034)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