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验分析——基于目标实现与工具选择角度的评价
2011-08-05分类号:F224;F822.0
【部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吉林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HP滤波、LSTVAR方法估算我国产出缺口、通胀缺口及货币政策变量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以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在目标实现和工具选择等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经历了"急刹车"、"软着陆"、"防通缩"和"控温降速"等阶段,政策调控缺乏预见性和提前量,政策工具的使用和力度把握不准确,政策有效性不容乐观;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混合使用使得政府很难掌握调控力度和节奏,政府以利率作为主要调控手段的做法不明智,应主要借助信贷、货币量调控。随着经验的积累,政策工具选择的侧重点越来越突出,微调特征日益明显,调控效率总体上有显著提升。最后,本文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 有效性 LSTVAR 产出缺口 通胀缺口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0-0824); 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09LZ032);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