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集聚与区域协调
2011-06-05分类号:F127
【部门】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经济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获得动态效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长期繁荣。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各行业的空间集中程度不高,城市规模普遍偏小且"均等化"现象明显,因而从政策上限制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没有必要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差距的持续扩大不应归咎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一些制度性的障碍应该在更大程度上为中国持续扩大的地区差距负责。因此,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不应是控制经济集聚以达到总量意义上的地区平衡,而应把重心放在推进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完善落后地区的教育和医疗制度等方面,以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地区平衡。
【关键词】集聚 增长 新经济地理学 地区差距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区域协调的理论模型与政策评估”(7090305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转型背景下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研究”(08JJD790155)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世界经济文汇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