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评价
2010-01-15分类号:S759.9
【部门】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自然保护中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摘要】利用生活型谱、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多样性Simposon指数,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海拔800~1000m的阔叶红松林1963年和2006年的主林层与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该区保护措施的效果,为科学管理规划保护区提供科学依据。1963—2006年,禁止砍伐等保护措施的实施,基本保存了乔木层的相对稳定,主林层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不显著。但保护区对人类林下活动控制管理不力:红松籽掠夺式的采收活动影响了红松的种源更新;采集野菜、中草药和打松籽等人类生产活动对林下植被干扰破坏较大。草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的物种数和相对物种数比例都降低。提议加...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生活型谱 人类活动 阔叶红松林 自然保护区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590382);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D0706001000091)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