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典型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2010-02-15分类号:S714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摘要】以中亚热带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毛竹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土壤酶活性作为竹林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空间差异因林分和酶而异,但整体随土层增加而减弱且差异显著;竹阔混交对提高土壤酶活性效果显著,4种酶活性均以竹阔混交林最强,杉木纯林最弱;树种组成、森林利用对土壤肥力影响显著,致使竹林土壤肥力以竹阔混交林最强,杉竹混交林次之,毛竹纯林最差,故经营竹林时可适当增加阔叶树比例;土壤酶活性尤其是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不仅与众多肥力指标显著相关,还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相关性显著,但它们并非该区林地土壤肥力评价的最佳指标。
【关键词】毛竹林 闽北 杉木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基金】国家973课题(2009CB421106);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9B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410)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