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响应及其评价研究
2010-05-15分类号:S157.2
【部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
【摘要】以农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陕西千阳天然次生林侧柏(B),20年(C20)和5年(C5)生刺槐林,撂荒5年(H5)、苜蓿草地(M)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特性及抗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以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域抗蚀性定量评价,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指数分别为:侧柏0.92,20年刺槐0.82,5年刺槐0.62,5年撂荒地0.49,苜蓿0.46,农地0.20。土壤抗蚀性大小顺序为:侧柏>刺槐20>刺槐5>荒5>苜蓿>农地。通过不同的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比对照有了明显提高,土壤生态功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土壤侵蚀 抗蚀性 植被恢复 评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71695); 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CWRR200906);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0032010043)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现代化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