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沟谷地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10-02-15分类号:Q948.1
【部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要】对黄土丘陵区3个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物群落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植物种群相似系数。调查共记录植物82种,隶属32个科;其中,乔木植物5科,6种;灌木植物8科,11种。经过20 a左右的植被恢复重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的植被群落均呈现良好演替趋势;人工植被柠条灌丛和刺槐林恢复模式对沟谷地草本层盖度和群落枯落物盖度及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而天然草地对沟谷地草本层生物量方面作用效果较好;沟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人工植被恢复模式效果优于自然恢复,而且人工柠条灌丛植被恢复模式优于人工刺槐林植被恢复模式。柠条灌...
【关键词】植被恢复 人工植被建设 物种多样性 黄土丘陵区 沟谷地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水土流失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2007CB407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及评价”(9050200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KZCX2-XB2-05)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