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
2010-02-15分类号:X826
【部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框架,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以首先在ArcGIS9.2平台上,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各因子的相关性,并对该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然后对脆弱性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好的、相对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等植被状况好、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和城市周围等生态系统不稳定、人类活动剧烈的地区;脆弱区的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不同地区之间脆弱性高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低脆弱地区,脆弱性低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重脆弱区。
【关键词】生态学 生态脆弱性 空间自相关分析 环渤海地区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综合生态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6BAD20B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渤海西部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环境变化影响与多功能持续发展”(编号:40830746); “滩脊湿地海岸带对环境变化;人类开发压力的响应与适应研究”(编号:40671001)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