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清代山、陕黄河滩地鱼鳞册研究

2010-12-15分类号:K877

【作者】胡英泽  
【部门】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摘要】清代山、陕黄河滩地鱼鳞册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类型意义,由于河道变迁、土地形态转化、村庄迁徙、边界冲突、土地买卖等原因,村庄要应对滩地出没、地权转移、人的流动等不稳定因素,滩地制度的形成是生态环境、土地所有制、社会相互关系不断调适的过程。鱼鳞册显示,沿河村庄形成严密的边界制度,田块位置及其地权性质利于维护地界。家户私有滩地地权分配不均,村庄公有、家户分耕的"份地"较为普遍。部分村庄的滩地鱼鳞册从清初一直延用至民国,反映了区域社会对滩地稳定有序的管理。
【关键词】清代  黄河  滩地  鱼鳞册  地权
【基金】2009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清代至民国山;陕黄河滩地鱼鳞册及地权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新见北方地区鱼鳞册及相关地册研究”(编号2010310)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