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土壤酸化过程中铝的形态与小麦缺钙和铝毒发生的条件

1995-04-30分类号:S153.5

【作者】黄巧云  李学垣  徐凤琳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农化系
【摘要】选湖北省南部不同酸度的红壤,加硫酸钙、氧化镁及氢氧化钙等处理,结合4d的小麦幼苗培养试验,探讨了土壤缺钙及铝毒发生的条件。从中选取既不缺钙又无铝毒的土壤,进行人工酸化处理,研究了土壤酸化过程中几种活性铝形态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从5.5下降至5.0或更低的过程中,土壤上生长的小麦可能经历着钙充足→缺钙→缺钙和铝毒并存这样的转变过程。对于交换性钙含量高于4cmol/kg的土壤,一般不会发生缺钙的问题,而交换性铝含量低于1.8cmol/kg的土壤,铝毒亦不明显。酸化土壤中,随着土壤pH值的下降,土壤溶液铝、水溶性铝及吸附态铝等成倍增长,而某些低活性铝的数量呈降低的趋势。
【关键词】土壤酸化  铝形态  铝毒  缺钙  小麦
【基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研究实验室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