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效益评价
2009-06-15分类号:X321
【部门】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摘要】为了建立黄土高原生态治理评价体系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选取陕北各县多年观测资料,建立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和Topsis法对各县域生态治理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治理过程中,坝地面积、治理度和单位面积投资是该地区生态治理评价体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实际运行中应加以重视;各县域生态治理局势存在波折,但整体呈良性发展,并为良好治理措施的选择提供现实依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生态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这3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为县域生态治理效益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局势的综合管理与宏观调控。
【关键词】生态治理 效益评价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灰色聚类 Topsis法
【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2006AA01A12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K01A22)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