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幼鱼消化道内蛋白酶活性及食糜蛋白的GFP示踪
2009-12-15分类号:S917.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河北大学
【摘要】用添加绿色荧光蛋白(GFP)饲料投喂牙鲆,研究了不同消化时间内食糜在牙鲆消化道中的分布情况,采用福林-酚法测定了不同时间胃、前肠、中肠和后肠各组织黏液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牙鲆在摄食后消化道蛋白酶活性随着食糜在消化道内的分布而变化,食物的刺激引起消化腺体分泌蛋白酶。牙鲆摄食后1h食糜达到中肠,胃和中肠蛋白酶活性与空腹相比迅速增高;食糜在5h时遍布整个消化道,此时胃蛋白酶活性几乎检测不出,而前肠蛋白酶活性迅速增高,5h达到最高,然后开始降低;8h时中肠蛋白酶活性一直很高,之后降低;而后肠直到12h其蛋白酶活性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牙鲆这种消化道较短的鱼类其肠道比胃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
【关键词】牙鲆 消化道 绿色荧光蛋白 示踪 蛋白酶活力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3B0504);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2006AA100310);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GG2205005)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