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还田稻草氮素释放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2009-10-10分类号:S511
【部门】广西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摘要】【目的】探讨在免耕和常耕条件下,还田稻草氮素释放特性和水稻氮素利用的差异。【方法】2006年和2007年晚稻,在田间将稻草还田,并在不同时期测定稻草中残留的氮素,同时进行桶栽试验,将15N标记稻草还田,成熟期测定水稻积累的总氮素和15N丰度。【结果】稻草中残留的氮素随还田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不同时间段下降的速度差异很大。还田后0~40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60%,还田后40~100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10%。两种耕作方式下还田稻草含氮率均呈升高趋势。无论是干稻草还是湿稻草还田,免耕条件下稻草氮素平均释放速率高于常耕。免耕方式下湿稻草的氮素释放速率较高,常耕方式下干稻草氮素释放速率较高。...
【关键词】水稻 耕作方式 免耕 氮素利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60066); 教育部重点项目(207086); 广西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自0640020); 广西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06105930901M4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