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及南亚地区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的比较与分析
2009-04-28分类号:S511.21
【部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品种的个体生长势大于南亚品种;②两大区域水稻品种多数农艺性状的频率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南亚品种性状的分布曲线变化要多样些,水稻资源要丰富些;③主成分分析,两大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在第一主成分值和第二主成分中,同样贡献巨大的分别是粒数因子和穗长。不同之处是四川品种的第一主成分值由粒型因子(粒长和谷粒长宽比)的贡献十分突出,而南亚品种则不明显;第二主成分值中,四川品种的剑叶长占了各分量的第一位,而南亚品种则是粒长分量占了第一位。
【关键词】杂交水稻恢复系 四川 南亚 农艺性状 频率分布 主成分
【基金】四川省财政育种工程专项资金项目(2007YZGC04-009); 四川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007H12-018)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