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文质彬彬”:一个教育命题的历史命运与意义新生

2009-08-25分类号:G40

【作者】孙孔懿  
【部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文质彬彬"在今天"多用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追溯本源,它出自《论语》,原指人的文采和质实配合均匀,包含着"文与质和谐发展"的教育意蕴。孔子提出的这一论人标准和育人规格,是其教育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孔子当年还提出要防止"质胜文"或"文胜质"现象,遗憾的是人类在创造文化一步步远离"质胜文"的野蛮时代的同时,越来越受文化制约,以致出现"文胜质"现象。初步的"知识考古"表明,"文质彬彬"词义的历史演化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缩影。在以"和谐"为主旋律的今天,亟需借鉴历代思想家对"重文轻质"倾向的反省与批判,赋予"文质彬彬"新的时代内涵,实施文质双向关照、协调发展的和谐教育。
【关键词】“文质彬彬”  教育命题  历史命运  意义新生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