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数量研究——以云南省为例(1949-1992)
2009-08-01分类号:F427;F327
【部门】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试图利用经济学理论,以云南省为例,对建国后(1949-1992)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转移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改革开放前(1949-1978),为了保证工业化过程所需要的资金积累,国家通过土地改革、统购统销、户籍控制、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等制度安排,控制农村各类市场和农业生产,以达到低成本实施"价格剪刀差"策略、顺利转移农业剩余的目的。改革开放后(1979-1992),国家通过放松对农村各类市场(除了金融市场)和农业生产的控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上升。但是,由于国家仍然控制农村金融市场,农业剩余以金融剩余(银行储蓄)的形式转移。农业税收是农业剩余转移的又一种途径。但就云南省情况而...
【关键词】农业剩余 工业化资本积累 价格剪刀差 金融剩余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探索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