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承包后的中国农村土地行政性调整——典型事实、农民反应与政策含义
2009-10-30分类号:F321.1;F224
【部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摘要】基于2008年进行的全国6省119个村庄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二轮承包以来中央稳定农地承包权政策的执行情况。研究发现,在中央大力推行稳定农地承包权的大环境下,二轮承包后各地发生土地大调整和小调整的次数显著下降,但一些地方依然在进行土地调整,其中又以小调整为主。研究还发现,仍有超过60%的被访者、特别是二轮承包以来家庭人口增加的被访者以及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被访者,不太认同农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认为应该按人口变动进行土地调整。因此,要解决中国现有的"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农地制度的内在矛盾,就必须通过有效的配套户籍制度改革切实减少农村人口并使其自愿放弃农地,从而有助于实现农村地权稳定。
【关键词】农地承包权 土地行政性调整 人口城市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过程中的农地制度与相关社会保障研究”(项目编号:70633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战略中的户籍制度与农地制度配套改革研究”(项目编号:08-ZD025); 科技部支撑项目“城乡经济要素配置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BAJ11B06);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