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机制及政策绩效分析
2009-05-15分类号:F323.211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摘要】本研究以常州市为例,观察经济社会驱动因子与耕地保护政策作用的机制,研究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中哪些经济社会驱动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制度的绩效如何,并从中发现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政策调整,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强化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和模型检验了常州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农副产品价格以及耕地保护制度等经济社会因子在耕地数量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等驱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农副产品价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作用相反,且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在不同...
【关键词】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力机制 政策绩效 长江三角洲地区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农地资源非农化配置的机制;评价与管理”(编号:7042500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研究”(编号:04JZD0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60301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4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耕地数量;质量变化及其保护的体制与政策研究”(编号:04BZZ035);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土地经济与管理方向”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