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产值悖论”及其解决途径
2009-02-03分类号:F014.2;F224
【部门】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
【摘要】现行劳动价值论体系将价值仅理解为抽象个人的生理消耗,而不是对人类生命、人与人关系的创造,因而不能反映抽象劳动的历史发展,无法解释人均GDP的巨大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确认劳动价值的两大存在形态:物质生产中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价值"形态,"人的生产"中由物化价值转化于人的生命中的"人化价值"形态。由此可建立与现实一致的"商品价值趋势指数模型"与国际产品价格的"价值比指数模型"。这不仅消除了现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危机,而且开辟了劳动价值论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提供了西方经济学所未能提供的符合现实的理论模型,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独特理论魅力。
【关键词】劳动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 价值创造率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