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道德教育的“精神”问题
2009-09-15分类号:D648
【部门】中国伦理学会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从实体出发"与"原子式地进行探讨"的不同伦理观,历史地形成基于"精神"或基于"理性"的两种道德教育哲学。"伦理"—"道德"对立,"理"—"道"分离,"德"—"得"脱节,是现代道德教育中的三大"精神"问题,由此导致现代中国道德教育"无伦理"、"没精神"两大基本缺陷。中国道德教育要走出现代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误区与困境,必须建构"回归精神的道德教育",尊重和维护伦理道德的精神生态,形成道德教育的"精神生态体系"。面对"理性"对"精神"的僭越,现代道德教育必须捍卫与蓬勃精神,从而真正培育"‘有精神’的德性"和"‘有精神’的人"。
【关键词】道德教育 道德哲学 伦理观 “精神”问题
【基金】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构建社会主义;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建设与;谐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05&ZD040);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多元文化——网络技术背景下的青少年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规律的研究”(课题编号:DEA070062); 2008年中宣部委托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