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生态足迹方法的应用及其结果差异分析——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2008-12-15分类号:X22
【部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利用传统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和能值生态足迹(Emergetic ecological footprint,EEF)方法对乾安县1991年~2004年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评判分析,结果表明:①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差距明显,利用EF方法乾安县多数年份为生态盈余,而利用EEF方法多数年份处于超载状态,即使同为超载的年份EF和EEF超载程度也比较悬殊;②引起评价差异的主要背景原因为EEF和EF方法所量化和表达生态承载力的角度与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二者所研究的系统的边界也有所差异因而体现出不同的生态意义,即多数年份乾安县生物资源承载力尚有剩余而可更新自然资源承载力已超载...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能值 超载/盈余 农牧交错带 乾安县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4CB418507)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