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治理恢复模式调查研究
2008-10-01分类号:X171
【部门】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四川山地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治理恢复具有全国性生态安全意义,然而复杂环境使得治理难度特别大,寻求适宜环境状况的治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在进行调查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了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坡改梯"、格网式垄作、水土保持耕作、聚土免耕立体种植、退耕还林(草)、低山丘陵区垂直景观、花园果园、林盘农家乐、小流域土地整理等治理模式的技术要点,初步探讨了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认为这些模式进一步改良后可在本地区大力推广。
【关键词】山地丘陵区 生态脆弱区 治理恢复模式 问题及对策
【基金】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1BA606A-06-4); 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编号:CR0515)
【所属期刊栏目】生态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