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长江河口上边界床沙粒径的长期变化及其原因(英文)

2008-07-15分类号:TV148.1

【作者】陈西庆  吕溪溪  严以新  童朝锋  窦希萍  李键庸  田磊  
【部门】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要】大通水文站和泥沙观测断面位于长江河口的上边界。长江下游从大通(潮区界)至长江口门的距离长达680 km。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日趋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长江入海水文和泥沙数量和特性,从而对长江下游至河口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研究长江潮区界大通断面20世纪50年代以来床沙粒径的长期变化。1977~2004年床沙粒径(d_(50))有一稳定增大的趋势,这主要是对上游河道悬沙来量持续减少的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床沙粗化过程是发生在该河床长期加积的背景上的。研究表明:导致床沙粒径粗化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河段进入本河段床沙粒径的增加和本河段冲淤过程中悬沙与床沙颗粒的交换。随着三峡水...
【关键词】床沙  悬沙  粒径  三峡工程  长江
【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Grant No.50339010,40371114); the 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Jiangsu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 (BK2007179)~~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