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中南部16种重要生物资源种类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
2008-10-15分类号:S917.4
【部门】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摘要】2005年4月~2006年7月期间,在黄海中南部水域采集了8种重要的经济鱼种和小型饵料鱼种(小黄鱼、赤鼻棱鯷、凤鲚、黄鲫、皮氏叫姑鱼、黑鳃梅童、棘头梅童和细条天竺鲷)以及8种无脊椎动物(脊腹褐虾、鹰爪虾、葛氏长臂虾、中华管鞭虾、口虾蛄、日本枪乌贼、火枪乌贼和双斑蟳),共计5510尾样品。通过对这些种类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研究,探讨了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种间差异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黄海生态系统中的16种重要生物资源种类间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脂肪和能量含量将其分为3组:(1)赤鼻棱鳀、凤鲚和黄鲫属于脂肪和能量含量较高的鱼类,平均脂肪含量为8.24%,能量含量为7.15kJ...
【关键词】黄海中南部 脂肪 蛋白质 能量含量 季节变化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规划项目(2006CB4006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04902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293)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水产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