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评价
2008-06-10分类号:S714.7
【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牧草地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712100 俄克拉荷马州埃尔里诺城73036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幼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方法】以草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沙棘、侧柏纯林及其混交林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及各树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造林初期,各树种及其不同造林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均比较差,处于水土保持功能低下阶段,土壤侵蚀的差异主要是由植被的不同覆盖度引起的,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当覆盖度达53%时土壤侵蚀较为轻微。草地和各树种林下0~25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其中以刺槐消耗土壤水分最多,其次是侧柏,油松、沙棘和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刺槐纯林与其混交林下土壤水分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其他树种不同造林...
【关键词】黄土高原沟壑区 造林树种 造林方式 水保效益 土壤水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40640420061); 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项目(2005-2-3);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9B09)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